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长城网雄安频道

当前位置: 雄安快讯

【70年·河北故事】雄安“40后”黄法忠:守望乡村四十六年的老支书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孙文宾 霍少轩 刘师豪
2019-10-09 16:08:00
分享:

  导语:七十载风雨兼程,七十载壮丽辉煌,弹指一挥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0华诞。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40年代出生的人既是新中国建设的参与者,也见证了共和国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参与和见证中,他们奉献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

  这些可爱的人,在陪伴共和国一起成长中,如今也都迈进古稀之年。他们这些年都经历了什么,他们身上又承载着哪些时代印记?长城网记者日前寻找了雄安老企业家、退休老教师、退休老村支部书记三位新区的“40后”,来,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讲述。

视频|雄安“40后”黄法忠:守望乡村四十六年的老支书

  黄法忠,1947年生人。从26岁到72岁,他在雄县张岗乡王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工作了46年。在陪伴共和国成长的几十年中,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王村,真正承担起了村里当家人的职责。

  王村是只有二百多户居民,人数刚刚过千,是不折不扣的小村子。黄法忠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我有八个兄弟姐妹,小时候家里条件很差,为了能吃上口饭没少受苦。四五十年代村里交通也差,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泥泞难行。现在回想起来心里都难受,所以我一心想让家里、让村里都能变得更好。”黄法忠说。

雄安退休村党支部书记黄法忠。霍少轩 摄

  1971年,26岁的黄法中被推选为王村的党支部书记,年轻的他没有豪言壮语,怀揣一颗一心为民的热心,投入满腔的热情,把全部心血放在村里各项事业上。作为村里的当家人,黄法忠做什么事情都身先士卒。据他讲,刚成为党支部书记不久,县里发通知需要挖一条沟渠。自己顾不得寒风凛冽、冰水刺骨,带头下河道挖土,最终顺利完成任务。

  七八十年代的王村,经济落后,村民们长期延续着传统种植方式,生产效率极低,过着穷苦日子。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黄法忠首先是建立起了有战斗力、凝聚力的村干部队伍,同时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村民自治,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其次,他根据王村实际,经过市场调查分析,敲定了“以特色农兴村,以调整产业富民”的经济发展思路,选定韭菜种植这个农业项目,在村里大力推广。

  黄法忠说:“当时村民们对种韭菜都有很大疑虑,我就带着其他村干部先行种,很快全村就都认可了,种植韭菜成了一股热潮。后来村里成立了韭菜协会,实行科学管理、文明经营。我还多次组织协会骨干成员到北京、保定等地参观学习,及时向全体种植户推广先进经验。仅此一项,为全村韭菜种植户年增收30余万元,韭菜种植成了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希望产业。”

2018年,黄法忠被授予张岗乡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称号。霍少轩 摄

  那个年代流行着“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而王村的路一直都是黄法忠的心病。据他讲,村里的路常年泥泞不堪,刮风下雨就根本走不了。

  九十年代初,黄法忠一边号召党员群众投工投劳,一边积极向上级争跑资金支持。他带领村民先后修通村内道路2300米,使全村大街小巷全部得到了硬化。为解决村民浇地难,他还多方筹措资金,新打机井8眼,更新农田输水管道5000米,平整土地100亩,修建农田道路1600米。

  随着雄安新区的设立,王村的风貌也经历着新的变化。“新区设立后,大力整治环境污染,如今天蓝了、水清了、空气也干净了,村里的街道也都比以前卫生了。”这是黄法忠最直接的感受。

雄县张岗乡王村一角。霍少轩 摄

  2018年4月7日,王村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进行党支部换届,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黄法忠主动卸任。尽管不再岗位上了,但他依然心系村民,有用到他的地方,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

  眼下,雄安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建设阶段,黄法忠对未来的生活也愈发期待。“以后学校、医院、商场都会建得比现在更好,上学、看病、买东西也不用再去其他地方。七十多年的变化发展已经是翻天覆地,雄安才刚刚起步,我相信还会有更大的不一样。”(记者 孙文宾 霍少轩 见习记者 刘师豪)

关键词:雄安新区,雄安“40后”,黄法忠责任编辑:孙文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