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长城网雄安频道

当前位置: 雄安快讯

为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竭尽全力
——对话容城县优秀文化传承人杨四合先生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渊
2019-10-15 17:15:03
分享:

  长城网雄安讯(记者 王渊)雄安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元初著名理学家刘因、明朝弹劾权相严嵩的义士杨继盛、明末清初的大儒孙奇逢被誉为“容城三贤”。他们的思想、学养、处世之道一脉相承,体现了燕赵人慷慨悲歌、重信尚义的节义风骨。记者日前采访了杨继盛的第十四世孙、年届古稀的杨四合先生。

杨继盛的第十四世孙、年届古稀的杨四合先生。资料图

  记者:请你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杨四合:我与新中国同龄,出生在容城县北河照村,是明代著名爱国谏臣杨继盛的十四世孙。从记事起,我就经常听老人们讲述先祖杨继盛坚贞不屈,为国为民舍死弹劾权奸严嵩以及许多关于先祖的传说故事,从小就因为有这样一位先祖而自豪。

  1963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容城中学,1966年初中毕业,还没来得及参加升学考试,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从此终止了学业。就在这一年,杨继盛故里祠被拆毁,杨氏家族保管积累关于先祖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血衣、玉带、象牙笏板、手卷(遗书)、画像(乾隆帝题诗)、字画等也被损坏。

  1969年,我参军到武汉军区航空修理厂,1975年后在县粮食局工作,1993年病退回到原籍北河照村。之后的每一天,我都深深地感受到族人们弘扬和传承先祖优秀历史文化的热情和力量。

  记者:请向读者介绍一下你的先祖杨继盛?

  杨四合: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少小家境贫寒,7岁丧母,11岁亡父。他白天放牛,晚间访师问友,秉烛长读,终在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取进士,初任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至京城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因死劾权相严嵩受酷刑入狱,3年后被冤杀,年仅40岁,被誉为“明代第一直谏义士”。

  从32岁中进士到38岁被陷害下狱,杨继盛在短暂的仕途中做了许多名垂千古、震动朝野的大事。杨继盛在任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典史时,看到当地土地贫瘠、百姓饥寒、教育不兴,感到非常痛心。于是,他拿出自己的俸禄,卖掉自己乘马、典当夫人的首饰兴办书院、疏浚河道、引水灌田、开发煤山,让夫人给当地妇女传授纺织技术,深受百姓拥戴。他奉诏离任时,狄道百姓依依不舍,洒泪相送百里外。明嘉靖32年(1553年),他到兵部上任。期间,他亲见亲闻严嵩祸国殃民的行径,痛心疾首,遂起草《请诛贼臣疏》,在北京达智桥胡同宅第中斋戒3日,决心粉身碎骨也要与贪腐势力抗争,死劾权相严嵩,历数严嵩“十罪五奸”,被史家称为“明史上一大奏牍”。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后,杨继盛面对屠刀,大义凛然,昂首走向刑场,朗诵他那首感人肺腑的《就义诗》:“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天王自圣明,制度高千古;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杨继盛死后12年(1567年),被皇帝颁诏追赠为太常少卿,谥号忠愍。隆庆二年(1568年),在杨继盛故乡保定府为其立祠,皇帝定名“旌忠祠”。在明朝后期,杨继盛的形象被搬上民间舞台,成为老百姓心目中忠心赤胆的英雄化身。

  记者:你们是如何恢复重建杨忠愍故里祠的?

  杨四合:1995年,甘肃省临洮县离休干部杨森老先生为重新出版《杨椒山诗文集》搜集资料而给北河照杨继盛后人来信。从此,我和这位老先生通信长达5年之久。2000年,杨森把搜集整理长达16年的资料全部无私地提供给退休教师杨培林,经杨培林校编,第一次以简化字的形式出版了《杨椒山诗文集》。书中采用了我寄给杨森的先祖画像。此书出版后,经我在族人内并通过时任副县长赵文茹在容城县销售250册,为弘扬传承“容城三贤”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文革期间被毁的杨继盛故里祠。从此,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后来被族人推选为杨忠愍故里祠筹建领导小组组长。1997年,由于族人大力支持,经过广泛集资,故里祠主殿终于在1997年农历10月30日(先祖被杀日)落成。杨氏各地族人聚在一起,举行了隆重的典礼,同时还邀请了县、乡有关领导参加。此后,杨氏后人又像以前一样,每逢初一、十五,又有了祭典先祖的场所。

  记者:你的家乡是怎样弘扬“容城三贤”历史文化的?

  杨四合:2014年8月1日,时任容城县人大主任的刘延平带队,一行9人赴临洮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以先祖名字命名的椒山街、椒山公园、养正小学、临洮椒山初级中学和恢复重建的岳麓山超然书院,以及当年先祖开煤山的故地。每到一处,我都能深切感受到纪念椒山先生以及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浓厚氛围。回来后,容城县于当年10月17日成立了三贤文化研究会,由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凯任会长,并开始出版《容城三贤文化研究》期刊,做为该会会员和会刊编委,我认真参与了会刊的撰稿与编审。2016年清明节前夕,我们组织各地族人共集资10万多元,重修了祖墓。如今,前往故里祠和先祖墓地瞻仰祭拜的个人和团体纷至沓来。

  记者:还有那些有趣的故事能和大家分享?

  杨四合:历史总是有着某种惊人的巧合。先祖椒山和政敌严嵩与中华老字号“北京鹤年堂”有着不解之缘。严嵩题写的“鹤年堂”匾额两侧挂着杨椒山的养生名联“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中华老字号“便宜坊”的名号源自先祖杨椒山。当年,椒山公在朝堂之上弹劾权相严嵩,下朝后走进一家小店,点了烤鸭等菜品赞不绝口,于是提笔写下了“便宜坊”三个字,从此“便宜坊”的名声流传至今。

  杨椒山与这两家京城中华老字号的渊源,在作家郑建党女士的长篇历史小说《铁肩铮骨杨继盛》一书中均有精彩演绎。如今,我的族侄、杨氏十五世孙杨永昌投资2000多万元,在北京朝阳区开了一家“北京便宜坊烤鸭店”,以此表达对先祖椒山的怀念。

  记者:你在新区成立后都做了哪些工作?

  杨四合:自1997年北河照杨椒山故里祠主殿部分恢复重建之后,做为椒山故里祠的主要负责人和椒山公的后人,我深感责任在肩,竭尽全力弘扬先祖的精神。22年来,我义务接待来访者不计其数。

  尤其是雄安新区成立后,伴随着家乡知名度的提高,全国各地的杨氏后人纷纷前来寻根问祖,拜谒前贤。这期间,来访者更是络绎不绝,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书画家、学者和学生,还有许多新闻媒体的记者,还有十几位退役老将军。我不管身体多不舒服,都会认真讲解,传播弘扬先祖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实现雄安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雄安新区,文化责任编辑:霍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