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改革发展局二级业务主办逯向明。刘向阳 摄
长城网雄安讯(记者 孙文宾)6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改革发展局二级业务主办逯向明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15年8月,北大博士生逯向明被河北省委组织部定向选调入冀工作。随后连续两年,逯向明在年度考核中都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17年12月,他成为首批调入河北雄安新区的优秀干部之一。在参与雄安新区建设的900多个日夜里,逯向明坚持讲政治、顾大局、作奉献,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严谨的作风,兢兢业业,勤勉工作,在平凡岗位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新区改革发展局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丝不苟,确保零差错
自2016年10月份参与雄安新区筹建工作时起,逯向明一直负责改发局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工作牵涉工作全局,头绪多、节奏快、内容庞杂,两年多来,他既要高效细致地处理大量公文收发、辅助决策、督办落实等工作,确保全局工作正常运转,还要沟通上下信息、协调各方关系、做好各项服务保障,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
每天逯向明要处理的公文少则七八个,多的时候是十几个。每一个公文都要认真研究,排出轻重缓急,拿出合理的拟办意见,做好登记存档、持续关注办理进度、及时反馈落实情况。为了保证工作不漏项、按时落办,在他的电脑桌面上,始终有一个“工作流水账”的文档,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需要处理的公务,一天少则二三十条,多的时候上百条。他的“工作流水账”,仅仅2019年3月份一个月,就记录了1400多条。
逯向明把自己比喻为足球场上的守门员。每一项公务都是球场上飞来的球,漏项就意味着没能守住自己的球门,漏项就是丢球,丢球在他看来就是不能原谅的差错。正是这样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在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下,他一丝不苟,实现了工作零差错。
服务百姓,全身心投入工作
逯向明经历了雄安新区从筹备、设立到规划建设的各个阶段,期间多次面对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
2017年6月下旬,雄安新区举行第一个大规模就业培训暨劳务用工对接会,为做好对接会的服务工作,逯向明连续工作三个昼夜,期间协调组织75家企业与新区各乡村对接,最终为新区群众提供6.86万个就业岗位。
此后,逯向明又和同事一起联系省里和保定市相关部门,组织职业教育机构对雄安新区居民实施免费系列职业培训,帮助居民尽快在新区就业,将关怀送到新区百姓家里,赢得了新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8年2月底,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开工仪式将在雄县举行。为做好开工仪式的筹备工作,逯向明连续工作40余小时未休息。2018年2月27日,京雄高铁开工仪式的前一天,为协调好开工仪式的工作,这一天他接打电话超过500个。
……
一次次重大活动的成功,背后都饱含着逯向明这样干部的辛勤汗水和默默奉献,这些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干部们忘我工作的一个缩影。
钻研政策,助力企业入驻
逯向明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也是一名爱思考、肯钻研的核心业务骨干。新区设立之初实行了严格管控,包括产业准入管控和企业注册管控。2017年7月,新区管委会在综合各方面考虑后,决定有序放开企业入驻。但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和规则放开,哪些企业优先入驻,却是一道非常严肃的课题。
对此,逯向明认真梳理研究每一个到访雄安新区的企业,结合新区定位,通过耐心细致的比选、积极主动的走访座谈和数不清的电话沟通,经过六十余日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数十轮修改,最终首批拟入驻新区的企业名单确定。此后,他又积极帮助企业跑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保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多家单位,使第一批企业顺利入驻新区。
首批企业入驻新区之后,逯向明又埋头扎进国家级产业目录和先进地区的产业准入目录的研究中。结合雄安新区定位,他和同事一起起草了《雄安新区产业准入目录(暂行)》。2018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后,他和同事逐字逐句对照规划纲要,开展数十次调研座谈、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完成准入目录的修善。之后,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雄安新区产业准入目录相关政策正式出台。
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4月1日,新区公共服务部门已经依据该准入目录,为2600余家企业办理了工商注册手续。该准入目录在指导新区产业政策研究和企业注册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为新区引进高端高新产业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父亲癌症手术时,逯向明没能在病床前尽孝;结婚后,他抽不出时间回妻子娘家探望岳父岳母;襁褓中的孩子就在几十公里外的保定市,很多时候他却因加班不能尽到父亲的责任……在新区这两年多时间里,逯向明没有完整休过一次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也往往是在办公室度过。
对此,逯向明却表示:“像我这样的工作人员在新区还有很多,能够参与雄安新区这样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我们与有荣焉。我非常感激我的家人,我觉得只有更加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负他们对我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