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诗人陆游道出了行文的至高境界。对于安新剪纸传承人张文龙来说,剪纸刀伴随着他走过了40多年,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图案,同样是妙手偶得而来。
“我6岁的时候,奶奶生病了,她在病榻上教了我三个月剪纸。”张文龙说,剪纸这手艺,是奶奶把他领进门,也是他唯一的老师。从那时起,他就喜欢上了剪纸,看到有个纸片,就想剪个东西出来,剪刀成为他相伴一生的朋友。
正在剪纸的张文龙。刘东尧摄
小小剪刀纸中行,千树万树梨花开。剪刀不仅是张文龙的朋友,而且融入了张文龙的身体。谈笑间,雄鸡、奔马、天鹅、蝴蝶等图案已跃然纸上。张文龙说,有一次做梦梦到天鹅,醒来后怎么也睡不着,就拿起剪刀剪出了梦中天鹅的形象。
艺术在许多地方是相通的,为了能剪出更好的图案,张文龙平时会看些白描的书。“剪纸这东西和书法、画画相似,很多时候靠的是兴趣、天赋。”张文龙说。
张文龙的作品《九鱼图》。刘东尧摄
张文龙回忆道,有一次剪关公的画像,剪得时候特别顺畅,仿佛关公就站在自己面前。当时大半个月的时间都在集中精力做这一件事,可惜因为纸张的原因,最后展开的时候撕坏了一点,那一刹那,自己特心疼,为此难过的三天没有动剪刀。
如今,过年赶大集、买年货、贴窗花仍是中国人春节里重要的习俗。不过,超市里、年集上手工制作的窗花已很少见到。“现在有了机器,可以批量化生产。纯手工剪纸,一次能剪出两三张就不错了,可以说很费精力。”即便费精力,张文龙依旧认为,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手工剪出来的东西,凝聚着人的心血。
张文龙的作品《龙凤呈祥》。刘东尧摄
为了把安新剪纸传承下去,张文龙今年打算做三件事。第一个是为安新剪纸申报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个是准备剪一幅百家姓,图案不光呈现文字,还要融入芦苇等白洋淀特色元素,献给雄安新区;第三个是收几个徒弟,特别是想把剪纸这门手艺教给聋哑孩子,让孩子们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能。
除了这些,张文龙还希望成立工作室,大家集思广益,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剪纸艺术,让剪纸这门手艺焕发新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