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容东片区综合管廊建设现场。霍少轩 摄
长城网雄安讯(记者 刘师豪 霍少轩)近日,雄安新区发布了智能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框架(1.0版本)和第一批标准成果。在标准成果发布会上,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此次标准成果的发布,是雄安新区探索“新型智能城市基础设施+传统城市基础设施”“双基建”模式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全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海军介绍,雄安的“新基建”外延广、覆盖全,不仅包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还更加突出了虚拟空间建设,主要包括感知体系、数据融合和网络信息安全。雄安新区已将“新基建”作为必备的建设内容列入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要求,在全部项目中进行适度超前部署建设。初步估算,在新区已开工和即将开工的项目中,“新基建”投资额占总投资的比重近五分之一,规模达到近千亿。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内的直流智慧路灯。资料图
为给智能城市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和示范,雄安新区制定了包含基础设施与感知体系建设、智能化应用、信息安全三大类,共九个方面的智能城市标准体系,并根据急用先行的原则,先行启动了18个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其中,雄安新区道路物联网终端建设、智慧工地建设等8项标准已经成熟,具备了发布实施条件。
据了解,雄安新区的“新基建”不简单是为了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提升,其根本在于建设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孪生共长的数字智能城市。为实现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双基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新区“新基建”项目审批、建设、验收、管理制度已经初步形成;包含“城市计算中心”、块数据平台、城市级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和CIM平台等项目的“新基建”公共平台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同时,雄安新区采取新标准、新技术、新模式来推动“新基建”的集约部署,避免重复建设,让共享成为常态,不共享成为例外,从源头杜绝数据孤岛的产生。
吴海军还介绍,新区“新基建”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初步效果。截止4月底,新区内总长度582公里的20个数字化道路项目、220公里18个智能化管廊项目、121公里的7个数字堤坝项目、总建筑面积606万平方米的7个智慧社区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总面积2平方公里的车路协同示范区已经启动,将开展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智能接驳的测试实验。在智能城市专项工程中,新区已启动38个政府投资项目和多个社会投资的通信网络、5G基站、智能化应用等项目,总投资超过百亿元。新区会同多家银行开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征拆迁和工程建设资金管理系统已经上线运行,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技术项目正在加快研发,非税收入电子票据系统全面运行。覆盖新区、县、乡、村四级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也实现了政务服务的“不见面审批”。
陈刚表示,下一步,雄安新区将紧紧把握新基建大战略和创新发展大时代的机遇,坚持以标准研究为引领,塑造开放集成的创新生态,把智能城市基础设施与传统城市基础设施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实现城市物理空间与数字虚拟空间“双规划”合一、“双基建”同步,加快推进全域智能感知体系、新一代通信网络、城市计算能力、“城市大脑”等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精品工程、典范工程、示范工程,助力城市治理、民生服务和人居生活的融合重构,为城市智能化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贡献“雄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