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雄安讯(记者 霍少轩 刘师豪)“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在雄安,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勇挑重担,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展现了年轻人的奋斗与担当,他们就是有担当的雄安青年。
雄安新区志愿者马姝玮。
“他们没有很强的专业性,却在力所能及的最大范围内发光发热。他们不求回报,勇挑重担,为遏制疫情扩散,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而贡献力量。他们也是功不可没的一群人,我敬佩他们,所以我加入了他们。”这是雄安志愿者马姝玮的心声。
在雄安新区抗“疫”战争中,90后和00后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身着蓝色马甲,带着“疫情防控”的袖标,穿梭在各个小区胡同之间,在各个防疫检查点值班站岗,协助物业和当地部门开展各项工作,他们就是雄安“最美的逆行者”。
安新姑娘马姝玮读于武汉工程大学。自1月9日从武汉返乡后,她经历了居家隔离、解除观察、减少外出,也目睹了身为乡镇干部的父亲马东涛每天早出晚归、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繁忙。在成为志愿者后,她得以更近距离地接触同父亲一样的“逆行者”。谈及他们,马姝玮说:“我一直心怀感激,也心存希望。”
雄安“95后”抗疫医生辛宇。
“如果我不能来到这里,我肯定会遗憾和失落。”1996年出生的辛宇现在是雄安新区安新县中医院检验科的一名大夫,参加工作一年半的她是科室最小的。外型靓丽的她爱美、时尚,看起来和其他小姑娘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只要一穿上白大褂,她立马变得严谨认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疫情时期,得知安新县医学观察点招募志愿者后,辛宇瞒着家人第一时间报了名,“我希望能去武汉,武汉去不了我就一定要去医学观察点。我还没有结婚,也没有老人孩子要照顾,负担比较小,我应该去。”
“从小我就觉得医生、警察这种治病救人的职业非常神圣,现在轮到我来保护别人,我觉得很荣幸。”在观察点,辛宇负责给观察人员采集咽拭子的工作,一天多的时候要采集三四十个,少的也有二十多个。每次采集,辛宇都要穿上成人纸尿裤,连续工作几个小时下来,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甚至有点喘不过气。
辛宇进观察点的事,最终还是被家人知道了,“由一开始的不理解到最后的支持,他们也给了我很大动力”。辛宇说,“说不累、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我想坚持到最后。我家人也经常鼓励我,让我别害怕,说我是最棒的,是他们所有人的骄傲。”说起这些,她的脸上漾开了略带害羞的笑,“所以我特别坚定,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会早日好起来!”
蔺文博(左)在京雄城际雄安站施工现场。
蔺文博是雄安新区容城县人,目前在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站房项目工程技术部担任技术员,平时的工作都与混凝土有关,包括对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制作以及运输、现场浇筑,质量把控等,忙起来就是一天连轴转,一个部门的同事可能都互相见不到面。
“新区设立后不久,公司领导考虑到我是当地人,就把我从天津调来雄安工作,一晃已经三年了。”蔺文博说:“2015年大学一毕业我就去了中铁建工集团在天津的公司,新区的横空出世也让我有了回到家乡并且建设家乡的机会。”
能够回到家乡工作,对于一名建筑从业者来说是可遇不可求。蔺文博的许多同学基本分散在全国各地,离家近一点的几百公里,远的能上千公里。“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参与雄安站的建设也感到骄傲、自豪。”蔺文博说。
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站房项目启动之初,蔺文博就加入到了建设大军中,见证了雄安站从地基打桩到站房钢结构屋盖整体提升完成、混凝土主体结构正式封顶,也将在几个月之后见证它的竣工和投入使用。
“目前我的主要负责的是承轨层的施工,需要用到大量的混凝土,对于整个项目来说也十分关键。”蔺文博告诉记者,承水层距离地面的高度是13.85米,只要一来工地就得爬上爬下好多次,顶着强烈的阳光、迎着时不时刮来的大风工作。
“在建筑行业这点困难都是小事,经不住风吹雨打换不来高质量。我从一开始就怀揣着一种使命感,这也是我用心投入的一个项目。雄安站还有几个月就要建成了,我希望它能够给雄安的父老乡亲们带去更多的便利,我坚信雄安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蔺文博说。
正在工作的杨瑞。
30岁的杨瑞从小生活就在白洋淀边,来自安新县赵北口镇东街村的她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水乡姑娘。现如今,杨瑞是河北雄安北排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在公司承包的白洋淀农村污水、垃圾、厕所等环境问题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工程中,负责8个水村的项目检查巡视工作。
“我是去年11月20日入职的,此前也是看到公司发布的招聘公告主动应聘。选择这份工作一方面在于离家近、做什么都比较方便,另外就是觉得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能够让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自己也愿意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杨瑞说。
尽管入职时间还不到半年,但是杨瑞工作积极认真,很快就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内容,每周有一半时间用来深入各村,对污水处理、垃圾转运以及公厕的维护都已经得心应手,出现什么问题也能及时解决。
杨瑞告诉记者:“以前村里都是污水直排入淀,垃圾长时间堆积没人清理,公厕卫生也是挺差的,自从实施一体化工程之后,不仅环境变化了,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乡亲们的思想认识也发生了转变,大家变得更注重环保了。”
如今,杨瑞负责的8个村已经建成了8个污水处理站、30多个新公厕,投放了近百个垃圾桶,做到了污水处理达标后入淀,公厕卫生,垃圾日产日清。
“小时候的白洋淀水清苇绿,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白洋淀重新变得干净起来。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我作为一名雄安人,既找到了自己愿意从事的工作,还能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心里特别高兴。我想,小时候的白洋淀一定会回来的。”杨瑞说。
扎根雄安基层的北大博士生鲁昊(左)。
“毕业前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雄安新区招录选调生的信息,通过考试后,我来到安新县三台镇工作。一年多来,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更加笃定地认为,青年的主战场在基层,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北大博士生、雄安新区安新县三台镇党委副书记兼新庄窠村包村干部鲁昊,谈起自己扎根雄安农村基层的经历,感悟颇多。
为迎接新区大规模开工建设,镇里的前期准备工作复杂又艰巨,鲁昊一边操心企业的转型转移,同时还得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上下功夫,打赢困难群体脱贫攻坚战。
鲁昊说:“帮助困难群众精准脱贫,一直是镇党委和镇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以人民为中心’这6个字所蕴含的责任担当和温暖力量。我积极参与到了这场硬任务中,从政策学习到入户走访慰问,从贫困人口情况整理到扶贫迎查,每一个环节都尽力做到一丝不苟,尽力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在雄安这一年多的基层磨砺,让走出书斋、走向田野的鲁昊,补上了基层治理这门必修课,他深深懂得了基层是国家一切发展的根基。鲁昊告诉记者,来了雄安才知道,有很多青年都在忘我无私、默默地为建设新区奉献,这些人的激情奋斗感染了鲁昊。“我也必须像他们那样热忱地去为新区建设、去为人民幸福添砖加瓦。”鲁昊说,“我觉得我能够来雄安奋斗过一场、贡献过一场、努力过一场,能够为建设‘未来之城’尽己所长,这将是我人生最值得回忆和遐想的一段时光。”
如今,雄安已全面转入大规模开工建设阶段,无数青年在为新区的建设发展挥洒青春、建功立业。作为新区建设的生力军,雄安青年们当从前辈的奋斗旅程中汲取力量,历经艰难的打磨,绽放属于自已的独特光华,让青春之花绽放在徐徐铺展的雄安画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