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好了、人流量变大了”,“一张张图纸落实到了地面上”,“住上楼了,多美呢”,“最大的变化就是郊野公园,风景真的特别好”,“外地人慢慢变多了”……
“雄安5年来都有哪些变化?我们做了一个街头采访。”3月30日,人民雄安网发布文章显示,该网站记者走上街头,倾听当地老百姓5年来的感受、见证的变化和对雄安的期许。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如今,整整5年过去了,一座城市正拔地而起。网络上,也掀起了对这座“未来之城”的讨论热潮。
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人民网整理的“雄安大事记(2017—2022)”,清晰地勾勒了雄安5年来的成长轨迹。制作精美的在线电子书上,是一件件振奋人心的事——“2018年4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公布”;“2019年,雄安新区由规划阶段转入大规模建设阶段”;“2020年,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2021年,雄安新区荣东片区首批安置住房投入使用”……细看,几乎每个月都有重要的进步。
网友“潇洒友”用手机镜头记录下了这样一幕——“雄安新区,几乎每天都在重复的一幕,2000台塔吊,40万人下班排队买饭,造就‘全球最大施工现场’,太震撼了!”
河北长城新媒体发布的视频,则聚焦于“雄安,又一个‘春天的故事’”。从穿梭的高铁到宏伟的雄安站,从四通八达的公路到塔吊林立的建设现场,从施工者到市民,从绿树蓝天到漂亮的新居民楼……视频中的雄安,朝气蓬勃,春意盎然。
正如配合视频的文案所言:“雄安的故事,该如何来形容?它的答案,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个集体,在每一个追梦人的心里。新时代,新雄安,新征程。在又一个‘春天的故事’里起笔落墨,笔触汇成一条长河,流淌在新时代、新征程。向着未来,一诺千年。”
“新画卷,够大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改革开放初期,作为率先突破的深圳经济特区,创造出‘深圳速度’。在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又迎来‘雄安质量’。”新华社客户端将目光投向了雄安新区建设一线。报道称,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之城正在一步步走来。
“一座变电站里藏着的雄安绿色发展密码”,3月29日,新华社官方微博发布了一件“小事”。雄安新区首座新建220千伏变电站剧村站,位于容东片区体育公园内,东临市政道路,北侧和西侧为城市绿地。建设过程中,应用多种绿色施工管控手段,因此剧村站被评为国内首座绿建二星级变电站。依托剧村站本体,周边还配套建设驿站、咖啡厅、休闲广场等设施,开发出换电围墙、智慧灯杆、娱乐步道、健身设施等功能,助力雄安建设宜居宜业的绿色新城。
“新画卷,够大片!”新华网思客联合中国雄安官网、自然资源雄安新区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带领广大网友通过卫星欣赏雄安版“只此青绿”,用卫星视角,俯瞰崭新的雄安画卷。
百度智能云、百度商业智能实验室,通过技术对比和数据分析,对雄安新区2021年各重点领域的城市变化进行了精准刻画。分析发现,过去一年,雄安新区五方面变化明显:常住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建设加速推进、绿色发展成效显著、集成创新开始涌现、政策措施稳妥有效,新区居民安居乐业。在创新实践方面,伴随土地、财税、金融、人才等一系列创新政策先后出台,“创新之城”建设正在加速。
央视网关注的则是,2022年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备受关注的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进展顺利。该网站报道称,目前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和北京市第四中学雄安校区室内精装修已基本完成,正在有序组织室外施工,预计6月底前完成收尾工作;雄安宣武医院北京投资部分已经主体结构封顶。
“老百姓都觉得像做梦一样”
燕都融媒体关注了一个普通的村支书。河北容城县八于乡大八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生,在几年间与雄安共同成长。5年来,张建生亲眼见证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变化特别大,进步特别快!我们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市民,家乡从农村变成了城市。现在走进我们容东的生活区域,感觉比大城市还要好,老百姓都觉得像做梦一样!”
对老百姓来说,有太多改变是实实在在的。3月30日,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官方微博发布了这样一条“绿意盎然”的消息——“2017年11月,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正式拉开大幕,到今年3月,雄安新区累计造林45.4万亩,23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
网友们对雄安的热烈讨论,也在网络媒体中得到了回应。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开辟专页,征集网友亲历、见证的雄安大事,征集网友对于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特别是关系你我的城市建设、教育人才、医疗养老、政务服务、民生日常、营商环境等领域的建议或好点子。
与此同时,人民雄安网则正面向广大网友开展以“晒·我与雄安”为主题的短视频征集活动,邀请大家一起通过镜头,“说说”生活的变化、“拍拍”雄安的变迁、“晒晒”自己与雄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