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北“双减”一周年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一年来,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坚持学校育人主阵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自2019年新区开始探索课后服务,2021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参加学生101101人,参加教师7872人,真正实现城乡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为推动学校落实“双减”任务,切实做到减负提质,引导学生学习回归校园。新区研究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各县区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指导学校制定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相继出台《学生课后服务申报审批制度》《课后服务家校衔接制度》《关于开展课后服务教师行为规范》《课后服务考勤管理和交接班制度》《课后服务师生安全应急预案》等等,细化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责任到人。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联合督查、交流互查等形式,推动“双减”工作的落实落地。同时成立“课后服务指导团队”,深入一线学校进行指导,促进课后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创新形式,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新区课后服务坚持“一校一案”“一校一特色”的原则,在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一是基于“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安排特色社团活动。开设创意编程、3D建模、创意机器人、竖笛、口风琴、沙画、陶艺、武术、啦啦操、合唱团等百余种社团课程,减轻家长的内卷和焦虑情绪,增加音、体、美、劳动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鼓励学校从自身优势出发,与雄安文化相结合,着力打造特色课后服务课程。雄县第三小学“我与雄安共成长”课程、孤庄头小学“鹰爪翻子拳课程”、板东中学“西河大鼓课程”等等,凸显了课后服务校园特色与文化内涵。三是思政体验引领课后服务。为促使少先队工作与课后服务融合,安新县组建红领巾俱乐部,包括红领巾实践、红领巾研学、红领巾广播、红领巾社团等。俱乐部成员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走进农场、工厂、长廊、法院、雁翎队纪念馆、高铁站、千年秀林等接受教育。目前红领巾研学活动已开展学校132所,约有2.2万人次参与其中,受到省少工委的高度评价,六一儿童节前夕安新小学研学小队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少先队代表大会中展示研学成果“探秘未来的黑科技”,并与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省长王正谱进行云端连线。二者相融相促,不仅把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也将课后服务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拓展课后服务渠道
雄安新区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打造特色课后服务名片。一是研发中央厨房体系。雄县积极探索“课后服务中央厨房体系”,整合31个校外优质资源,基于高科技平台创新“基地共享、师资共享、资源共享、校内共享”课后服务体系。14000余名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感悟文化传承,丰富成长体验。二是流动少年宫助力课后服务。安新县充分发挥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作用,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以流动少年宫的形式,将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送到乡村学校,丰富乡村学校校园生活,补足乡村学校音体美专业教师师资不足的短板。三是创立研学基地。容东片区学校充分利用片区周边资源,积极开发研究性学习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创建雄安郊野公园研学基地,探究生态雄安和文化之魂。园区内14个展区被学校开发成特色地方课程,来自不同区域的教师带领学生探究不同展馆的文化、历史、环境等,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四是成立送教团队,共享优秀师资。为充分发挥河北省课后服务示范校辐射引领作用,进一步缓解乡村薄弱学校课后服务师资短缺现状,雄县教育局成立“课后服务送教团队”,开展“河北省课后服务示范校专业教师走教下乡”活动,各示范校选派优秀教师,每周深入到农村薄弱小学送教,丰富乡村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五是统筹社会力量,减轻教师负担。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专业教师团队,是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为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减轻校内教师负担,新区积极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志愿团队等社会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壮大课后服务师资力量,弥补专业教师短缺的现状。2022年新区共计227位社会人士、70名大学生走进课后服务课堂。
强化保障,坚持公益普惠为民服务
为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推动“双减”政策更好落地见效。2021年雄安新区专项列支课后服务保障经费1131万元,2022年专项列支课后服务保障经费2349万元,制定《课后服务教师补贴发放工作方案》,确保教师补贴及时发放到位。研究制定《雄安新区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实施方案》,建立财政基本保障、家庭适当分担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为课后服务提供坚实保障。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将课后服务补助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为进一步凝聚“双减”共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各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方式向广大家长介绍课后服务的意义、形式和内容,强化宣传引导,让更多有需求的家长理解这项惠民工程。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营造全员参与、全民重视的社会氛围,全面提升课后服务的知晓度、参与度。同时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成果展示,举办艺术节、航模、足球赛、篮球赛、小主持人大赛等一系列课后服务成果展,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创办双减专刊《芦笛》,通过动态、静态展示,留下学生精彩瞬间。2021年12月,雄县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课后服务助成长”校园文化节,全方位展示课后服务成果,承办河北省“燕赵双减在行动·创新服务云论坛”,向全国教育同仁展示新区课后服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