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雄安新区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8月6日,雄安新区印发《河北雄安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规划(2021-2025年)》(简称《规划》),提出将紧扣雄安新区国家使命,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加快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方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智慧农业创新样板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际农业合作交流中枢。
《规划》提出,到2025年,雄安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基本形成生产力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业态融合、产品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农业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引擎。并明确了供给能力依然稳固、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绿色产品供给明显增加、产业融合加快推进、经营体系逐步完善等5大类15项发展目标。
《规划》综合考虑新区区位交通、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农业产业基础等因素,提出构建“一心引领、两带联动、三区协调”的空间布局。同时围绕新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实施“五大”重点行动:一是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行动。二是农业融合发展创新样板区建设行动。三是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行动。四是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行动。五是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行动。
一心,即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以起步区为核心,聚焦全国和全球顶尖农业科技人才和资源,引进一批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型企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智慧农业创新样板区。两带,即沿津雄高速农产品物流配送带和沿白洋淀流域绿色生态发展带。三区,即统筹雄县、容城县和安新县三县农业产业基础,协同推进雄安新区全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规划》提出,立足新区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供给结构、生产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雄安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着力点,调整优化供给结构。统筹推进种植业协调发展,构建产业特色鲜明、业态融合、产品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要开展关键技术模式攻关,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全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
以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为抓手,优化升级生产结构。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到2025年实现高标准农田面积达20万亩,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到2025年实现小麦节水品种全覆盖,新增高效节水面积1万亩以上。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提升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以“培优品种、提升品质、创建品牌”为抓手,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种培优、农产品品质提升以及农业品牌建设。
以“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为途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做强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绿色高产基地。发展物流服务业,构建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农业+”模式,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集群集聚。
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目标,强化完善经营结构。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广产业联盟或协会发展模式。提升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构建大数据平台。
《规划》还要求,围绕新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将实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行动、农业融合发展创新样板区建设行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行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行动、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行动五项重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