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长城网雄安频道

当前位置: 雄安新闻

雄安:向新时代教育新坐标进军

来源: 中国教育报  作者:
2021-06-18 08:35:17
分享: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特刊领航100·河北篇

  编者按:西柏坡,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雄安,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将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从西柏坡到雄安,从历史看未来,新时代“赶考”路上的河北教育,“冀”往开来,砥砺前行。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来到燕赵大地,访革命老区,探未来之城,看青年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再创时代辉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

  40多年来,深圳兴涛,浦东弄潮,一南一东的两大标杆地区高举改革开放大旗,锐意进取,顽强拼搏,象征了奋力赶超世界的中国速度。

  跨入新时代,春潮涌动,风起绿洲,一项“千年大计”如春芽破土而出,雄安这座新城必将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千年大计,教育先行。自成立以来,雄安新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教育规划纳入新区顶层设计,积极引入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补短板、提质量、谋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打造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

  “听党话、跟党走,把红色基因带到雄安去”

  “我从延安来,我是六一娃,点燃雄安梦,科技创未来……”上午时分,记者走进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雄安院区,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的朗朗诵读声。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被誉为“马背摇篮”,是一所具有深厚红色历史的学校。2018年3月,随着北京市援建雄安新区办学项目启动,六一幼儿院雄安院区正式揭牌成立。雄安院区院长殷珺告诉援建教师团队:“历史上,六一幼儿院从宝塔山走向玉泉山,走过了一条红色的保教之路。如今,六一幼儿院听党话、跟党走,要把红色基因带到雄安去!”

  在雄安,援建教师团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传承六一红色基因,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组织教师培训研修,发掘独特校园文化,构建新区特色课程。她们还把总院传统的陕北特色腰鼓操带到雄安,带着孩子们在欢快的音乐中挥舞鼓槌、齐声呐喊,潜移默化地加深孩子们对革命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了解……

  “殷珺们”的奋斗故事,正是雄安新区教育事业借助京津冀优质资源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历史上,雄县、容城、安新三县的教育曾长期是民生短板。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副校长、雄安校区校长张文峰曾用“老、大、难”来形容这里教育基础:观念“老”,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很少思考为什么和为了什么;班额“大”,师资力量薄弱,大班额现象较为严重;管理“难”,每年都有部分校聘教师离职,教育教学工作有许多突发情况。

  变化,源于3年前的牵手,北京市六一幼儿院等4所优质学校挂牌援建的雄安校区同时落地,拉开了雄安新区对接优质教育资源的序幕。此后,天津市10所学校与三县学校开展帮扶,河北省21所学校与新区22所学校建立合作,由北京市援建的“三校一院”(北海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交钥匙项目扎实推进……

  用千年大计的心态,走好平凡日子的每一步。张文峰告诉记者,为解决“老、大、难”问题,中关村三小为雄安校区搭建了三支援建队伍。第一支队伍是扎根雄安校区的12名驻派教师,既有负责学校治理的校长、主任,也有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第二支则是22名周期援教教师,他们作为教师研修站的实践导师,定期来雄安教研。第三支队伍更加庞大,雄安校区需要什么,中关村三小就举全校之力提供什么,线上线下全天候全方位指导。

  “在雄安,我们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大家一起做事、深度参与、共同成长。工作很辛苦,但内心很幸福,这里的教育生态正因我们的到来而悄悄改变。”望着生机勃勃的校园,张文峰笑着说。

  “办好教育,让老百姓满意,让建设者安心”

  去年夏天,一段雄安新区建设现场夜景的视频在朋友圈刷屏,塔吊林立,恍如白昼,令人心潮澎湃。据统计,目前在雄安新区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百项重点工程正加紧施工,18万余名建设者昼夜奋斗,新区建设全面提速。

  众多建设者子女的读书问题怎么解决?雄安新区的教育质量能让家长们放心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了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雄安校区。

  “我来雄安两年了,老师对我很好,学校环境也很好,我在学校里交了好多朋友。我喜欢雄安,我觉得我可以算是一名‘雄安人’。”面对镜头,二年级的郭昕淼一点儿都不胆怯,认真表达对学校和新区的喜爱。

  小昕淼的爸爸妈妈都是雄安新区的建设者,此前在天津工作。接到建设任务之初,夫妻二人没有考虑待遇和环境,唯独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小县城的教育水平比不上大城市,可别把孩子给耽误了!”

  2018年,雄安新区启动“千年大计,教育先行”三年提升计划,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夯实教育教学质量——

  顶层设计方面,成立雄安新区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汇聚30余位权威教育专家献计献策,绘就新区教育战略蓝图。成立雄安新区容和教育总校,统筹推进容东片区32所新建学校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探索教育体制“放管服”改革。

  资金投入方面,3年间共下达教育提升补助资金6.2亿元,专门用于支持生均公用经费提标、京津冀援助办学、重点受援学校校长基金等项目。2019年,雄县更是投入5.1亿元,用9个月时间建成新区首个永久性房建项目——雄县第三高级中学。

  师资队伍方面,3年间开展各类学科教师研修约一万人次,组织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专题培训700余人次,新招聘教师3075名,有效缓解师资水平不高和结构性紧缺等问题。

  智慧校园方面,推动雄安新区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教室、智能学习体验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基地,整合优质线上课程资源,助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年时间,雄安建设翻天覆地,新区教育也大变样。在小昕淼的班主任王芳看来,办好新区教育,三县的老百姓满意,外来的建设者安心,老师们也有了更高的奋斗目标,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位容城本地的家长欣喜地告诉记者:“孩子见识多了,善于表达了,眼里有光了,他们是这座城市未来的希望!”

  “树立千秋之城、未来之城、典范之城的教育新坐标”

  城市,是百姓幸福生活的载体。教育,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大事。

  “未来雄安,没有单一城市中心,不会摊大饼一样无序扩展,而是构建尺度适宜、职住均衡的城市组团。”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副局长魏隆姬表示,新区在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上,将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和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居民不会将大量时间耗在上班和送孩子上学的路上,这对区域间、城乡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按照《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社区中心将配置中学、医疗服务机构、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形成15分钟生活圈;邻里中心配置小学、社区活动中心、综合商场、便民市场等设施,形成10分钟生活圈;街坊中心配置幼儿园、24小时便利店、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设施,形成5分钟生活圈。城郊农村共享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配套设施;特色小城镇参照城市社区标准,配置学校、卫生院、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构建乡镇基础生活圈。

  “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建设现场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依据新区规划,学校将成为整个社区的中心,图书馆、体育场等资源都会实现共享与互动,以孩子为枢纽带动社区文化发展。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记者了解到,雄安新区将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规划建设新区职业院校,建设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老年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学院。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晓江看来,雄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板城市,要着力解决好城市人口在教育、医疗、就业、居住、养老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应有之义。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雄安新区已从规划建设为主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时期。到2035年,新区城市功能将趋于完善,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雄安这座千秋之城、未来之城、典范之城,将成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魏隆姬说。

关键词:教育,雄安新区,学校,新时代,新坐标责任编辑:霍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