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上,奥运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受到网民关注和喜爱。雄安新区容城县面塑非遗传承人侯京政,利用面塑工艺制作了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冬奥会吉祥物。今天,记者就来到侯京政家中,一探究竟。
雄安新区容城县面塑非遗传承人侯京政制作完成的面塑“冰墩墩”“雪容融”。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泽凯 摄
进入家门,迎面便是各式各样的面塑作品。既有传统的“福禄寿”,也有时下的“抗疫先锋”。看着可爱的面塑人物,记者决定体验制作一个“冰墩墩”。侯京政一边介绍着制作工艺,一边准备制作面塑的材料。“我们先给面做一个拉伸,这样方便成型。”侯京政将手中成型的面胚拿给记者。
说起面塑,不得不提到花饽饽,侯京政最开始与花饽饽结缘,就是因为小时候跟着家里老人学做花饽饽,小小的面团变换着各种样式,让年幼的侯京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的眼里,花饽饽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多是传承,里面包含着团聚的味道。而面塑工艺最早是作为花饽饽的点缀物,因色彩艳丽、形状小巧,格外吸引人注意。
长大后的侯京政并没有第一时间从事面塑工作,而是像每个年轻人一样,决定走出家乡去闯一闯。“在做面塑之前,我在胶东半岛做销售,发现那里的人们很喜欢面塑,也有很多人从事这个行业。当时我就琢磨,这不就是我小时候家里做的花饽饽上的点缀物嘛,或许我也可以回到容城,自己尝试推广一下,毕竟我的家乡也需要有人去传承和发扬面塑艺术。”侯京政拉着妻子于红杰的手说,“我爱人是山东人,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我觉得对我们这些手艺人来说是个机会。我爱人也放弃了原来的工作,跟我一起回到雄安,一直打拼到现在。”
于红杰告诉记者,“最开始创业很难,最难适应的就是气候。这边天气很不适合面塑的存放,面胚常常因为湿度不够而干裂,为此我们做过很多次改良。”于红杰指着操作台上的面塑作品说,“这些都加入了甘油,保持水分,增加面的柔韧度,为创作冬奥系列作品,我们还添加了丙烯来丰富作品的颜色。”
经过于红杰的介绍,记者注意到操作台上除了“冰墩墩”和“雪容融”,还有几个正在做冰雪运动的“冰雪健儿”。“这几个是我自己创作的具有咱们雄安元素的冬奥运动员面塑人。我们平常制作的面塑体现的是静态,为更好地展现运动健儿的灵动感,我研究了大量冰雪运动的视频、图片,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才有了你今天看到的这些。你看,这个运动员的头巾加入了白洋淀荷花元素,衣服融入了容和塔元素。”侯京政耐心地给记者介绍。
雄安新区容城县面塑非遗传承人侯京政教记者制作面塑“冰墩墩”。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泽凯 摄
在与记者交谈过程中,侯京政手上的“冰墩墩”已经有了雏形,“我们想通过展现这样的非遗文化,助力北京冬奥会,为奥运健儿加油助威。”谈及未来期盼,侯京政说,“我们马上要搬去容东片区了,打算在那里成立一个小的工作室,可以让周围的大人、小孩都来参与到面塑这个非遗文化中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面塑、喜欢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