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日前印发《关于推进交通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指导未来五年交通工作,人民网·人民雄安网为你梳理出其中的干货。
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图
1、紧密结合雄安新区起步阶段实际,大力发展慢行和公共交通,合理管控小汽车出行。
2、构建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为导向,公交、非机动车和步行为主体的交通新模式。
3、在新建区域率先打造未来交通发展雏形,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并逐步生长。
4、到2020年,出台一批政策和管理规定,推动一批先行示范项目落地。
5、到2022年,推动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和先进智能交通技术示范应用。
6、到2025年,优质多元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安心舒适的慢行环境基本建立,新型物流系统和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先进智能交通技术运用广泛。
7、适度超前打造基本公交网络,大力发展定制化公交和响应式公交,探索引入新型载具装备。
8、建立新区统一交通运营管理平台,实现“门到门”全程服务。
9、建立公共交通购买服务制度,选择专业市场主体开展运营服务。
10、基本公交服务采用公益性票价,定制化和响应式公交等个性化服务探索市场化票价。
11、率先在容东、昝岗片区等新建区域打造慢行系统样板工程。
12、开展“建筑到建筑”完整街道一体化设计,构建多样化街道活动空间。
13、依托区域绿道、市政道路及公园绿地,构建连续成网的非机动车网络,满足“休闲+通勤”复合需求。
14、围绕学校、交通枢纽,打造全龄友好、四季友好的慢行网络。
15、灵活打造“无车街区”。
16、建立非机动车登记、行驶、停放、淘汰全过程管理制度,发展合规非机动车载具。
17、严控违规电动车生产、销售及非法营运。
18、控制商业办公、大型公建等出行车位规模,探索停车配建指标上限控制。
19、探索基本车位配置制度,维持常驻小汽车保有量与基本车位规模供需平衡。
20、探索分类分时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政策。
21、探索停车费减免等优惠措施鼓励长期停驶。
22、在新建区域设立低碳交通区,研究制定低乘载小汽车和燃油小汽车收费和限行政策。
23、在低碳交通区外围设置换乘停车场,为停车换乘提供便利。
24、推广智能警勤执法技术,实现执法全覆盖和实时响应。
25、推动公务用车社会化、市场化改革,采用租赁为主服务模式,鼓励合乘共享。
26、构建城市型、组团型、社区型、邻里型四级枢纽体系,基本实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
27、选择高铁站等车站进行试点,探索城市内外各类交通方式一体调度、安检互认、联合执法、一票通行。
28、支持组团型枢纽适度开展汽车销售、汽车租赁、充电加油、洗车保养等交通相关服务。
29、邻里型枢纽配套提供基本生活服务设施。
区域高速公路规划图
30、推进分拨中心建设,探索利用公交专用路(道)兼顾物流配送功能。
31、优先开展快递包裹、快消品、医药等货品共同配送。支持公交运营企业参与物流共配。
32、出台城市配送车辆技术标准,推广标准化、箱式化、轻量化清洁能源车辆。
33、鼓励应用自动驾驶、无人设备等新技术开展物流配送。
34、制定智慧道路设施建设标准,有序推进智能交通设施与新建道路同步实施。
35、逐步建成支持智能网联汽车技术(V2X)的车路云协同环境。率先实现工程车、公交车、公务车的联网联控,支持响应式公交示范应用。
36、加快推进新区交通仿真平台、交通运行综合监测平台、智慧交管平台等研发工作。
37、探索建设迭代式“交通大脑”,推动实施“感知—推演—治理—服务”闭环管理。
38、初步建成满足多类用户需求的智慧出行服务平台,落实一站式出行服务要求。
39、结合建材产区分布,完善物资运输通道建设,保障建设期物资运输通道畅通。
40、重点针对大型货车实施客货分离组织,减少对居民日常出行干扰。
41、加快推进容东建设区临时城市交换中心建设,为社会车辆停车换乘提供条件。
42、开行定线接驳车及弹性接驳车,集约化服务建设人员出行。
43、试点建设区内生活物资共同配送,规范管理末端物流。
44、鼓励采用新型清洁能源车辆,降低尾气噪声污染。
45、实施渣土车辆密闭运输,严控扬尘污染。
46、落实工程车辆智能化管理,实现工程车辆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控。
47、推进市民服务中心绿色交通服务升级,缩短停车换乘距离,加密和优化接驳车班次安排,提供全天候换乘和候车环境。
48、以市民服务中心、商务服务中心及容城县城为基础,全面示范响应式公交。
49、加快落实大兴国际机场、保定东站城际智能公交服务。
50、城市交换中心与市民服务中心之间布设全天候驿站,综合休憩、停车、环卫、商业等多种功能。
51、率先在市民服务中心打造智能车辆网联系统,试行“人—车—路—云”实时信息交互,提升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
52、禁止违规交通工具进出市民服务中心。
53、老城区通过修补破损路面、完善道路标志标线、优化交叉口渠化及信号配时等措施,改善道路行驶条件。
54、完善公交站台、过街等设施,提升白洋淀站及城市交换中心公交接驳条件。
55、分区分阶段取缔违规电动三轮车营运。
56、严控路内停车供给,推行智能泊车管理。
57、将奥威路等主要道路作为严管路,规范驾驶行为。
58、建立“铁骑”交警队伍,保障出警效率。
59、建立企事业单位员工出行管理制度,鼓励绿色出行。
60、构建总量控制、自由交易的碳积分(碳排放配额)管理机制。
61、建立新区个人与机构绿色出行积分账户,探索碳积分与公共服务优惠政策挂钩机制。
62、组建交通咨询委员会,为新区交通发展出谋划策并监督实施。
63、加强交通专业人才引进,建立交通政策专家库。
64、推动出台一批关键交通政策和管理办法,为近期各项交通工作开展提供指导和依据。
65、加大重点项目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