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雄安新区管委会公共服务局获悉,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环境调查及水域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在鲥鯸淀淀区,项目探索研究水产种质保护区、草型淀区和藻型淀区等3种生态修复模式,集成水生生物养护、生态预警和栖息生境营造技术,优化鱼类增殖放流和繁殖群体结构,建成200亩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试验区和1500亩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示范区。
白洋淀风光。刘向阳 摄
水域生态修复工作是白洋淀流域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去年6月启动以来,项目系统开展白洋淀及主要入淀河流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并利用水生生物生态屏障构建、栖息生境营造、区域分级养护三大技术,在白洋淀开展恢复水生生物资源种群结构、修复水域生态系统等提升示范工程。
通过系统调查白洋淀流域75个站位的水生生物资源和环境,项目获得浮游动植物、水生植物、鱼类资源等数据8万条,29个水质及沉积物等环境指标数据6500条,初步掌握调查区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现状,制作形成白洋淀湿地、水生植被等专题图件36张,为白洋淀增殖放流研究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奠定重要基础。
白洋淀风光。刘向阳 摄
开展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西大洋水库,利用生物操控修复模式,开展沿岸带生态防控区、生态浮岛、关键物种栖息地等构建试验,安装浮床1500平方米,种植挺水、浮叶和沉水植物4000平方米,建立沿岸带和敞水区生态防控区。针对入淀河流府河,打造河道生态走廊示范区,为提高鱼类繁殖发育、外来物种防控、污染净化等功能,设计并实施复合人工生境系统200亩。
据介绍,项目将摸排调查区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状况,为白洋淀生态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建立针对白洋淀水生生物资源恢复的关键技术体系,为白洋淀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针对淀区不同水域,研究生态系统恢复的示范模式,不断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
目前,项目初步形成了适于白洋淀水域生态环境治理的“以渔净水、以水养鱼”模式,探索了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