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正式设立,建设一所与之对应的一流高校成为重多人的期待。因此,去年全国两会上,就有委员呼吁建设雄安大学。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其中提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雄安新区教育,优先发展高质量基础教育。”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出台的《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雄安大学、构筑雄安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至此,雄安大学“尘埃落定”。“应时而生”“应需而生”的雄安大学,也成为住冀全国政协委员武义青的关心事。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武义青
雄安大学为何而建?
“组建雄安大学,是雄安新区建设进入启动阶段的一件大事。这对于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京津冀联手打造‘打造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利好消息首先让河北人民都拍手称快!”作为长期关注京津冀发展研究的经济学专家,今年两会,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委员为雄安大学的发展建言“有备而来”。娓娓道来中,他向记者道出了创建雄安大学最关键的三个关键词(2W1H)——Why?What?和How?
作为首都的“后花园”,一直以来,河北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和其地域位置不相匹配。“京津冀整体科教资源密集,但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河北省作为人口大省,没有‘985’大学,仅有的一所‘211工程’大学也位于天津。”在武义青看来,雄安大学的成立必将促进京津冀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
而教育的发展首先须有协同的大氛围。2015年,武义青参与发起了由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共同成立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消息宣布不久,在武义青建议下,河北经贸大学成立了雄安开发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及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打造国内首家雄安新区智库。“聚‘众智’为‘大谋’,“促进成立研究机构是基于一种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想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好智库作用。”武义青说。
雄安新区的首要定位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让武义青欣喜的是,一方面,河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强烈,另一方面,京津很多大学与科研院所面临空间狭小的发展瓶颈,异地建立分支机构成为常态。因此,通过雄安大学这个平台,吸引和带动更多的高水平大学从首都疏解转移,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补齐河北省优质高等教育短板,也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雄安大学如何来建?
图为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雄安大学在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武义青看来,在全新的体制机制下,雄安大学将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成果,并将优质丰富的科学研究资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这不但有助于将“京津雄创新三角”打造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而且将助力我国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
“办学定位对学校长远发展具有统领和引导作用。”武义青建议,雄安大学的办学定位应该放在新时代历史坐标上来思考,要承担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应体现国家重大的战略意图,立足于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在他看来,新组建的雄安大学,应该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爱国情怀的一流科技人才为使命,以探索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己任,以研究生培养为起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武义青举例说:“世界上一些地位上升比较快的大学,往往是先有一两个学科的突破性发展,然后带动整个学校水平的提高。例如,加州理工先是航天技术和实验物理两个学科取得突破性发展,然后很快带动学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科设置上,武义青建议雄安大学要强化国家战略导向和目标引导,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先长高、后长胖”的原则,有选择、有重点地谋划相关学科群和院系建设。“在学科门类上不应‘贪大求全’,学科要突出基础性和前沿性,在‘杀手锏’技术和‘卡脖子’领域下功夫,以形成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为宗旨,力争实现我国关键核心技术从跟跑向并行和领跑转变。”武义青说。
在办学体制机制上,武义青建议雄安大学应探索建立新型治理结构,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面向全球选聘校长、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建立多元化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突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国际化办学等特色,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期待万众瞩目中的雄安大学能成为下一所顶尖名校,我们也像迎接教育的春天一样,来迎接它的新生。”对于这所全新大学的未来,武义青委员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