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创...[详细]
此次交付包含雄安新区雄东片...[详细]
丰富的活动给市民及游客提供...[详细]
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起步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长城网4月23日讯(记者 蔡洪坡 刘潇)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第二章、第三章、第九章分别提到了,要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营造湿地与城市和谐共融的特色景观。利用水文地貌和历史文化,塑造以大溵古淀为核心的生态苑囿。利用城市水系、蓝绿空间以及大溵古淀调蓄涝水,在线实时监测白洋淀水位,适时抽排城市内部雨水,构建“北截、中疏、南蓄、适排”的排水防涝格局。
《纲要》中数次提到了“大溵古淀”。大溵古淀是什么?为什么要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对此,白洋淀文化研究学者李卫东给出了他的观点。
李卫东是土生土长的安新县人,多年来一直关注白洋淀。《纲要》公布后,他第一时间把《纲要》全文研读了一遍,“《纲要》对白洋淀生态修复提出了具体的规划部署,作为一个对白洋淀感情很深的当地人,我感到很振奋。”
对于《纲要》中提到的大溵古淀,李卫东介绍说,在史料中,确有大溵古淀的记载,“大溵古淀”的身影最早出现在《水经注》中。《水经注·易水注》记述:“易水又东,埿水注入,水上承二陂,于容城县东南,谓之大埿淀,小埿淀。”这里所谓的“大埿淀”“小埿淀”(也有称为“大渥淀”“小渥淀”),也称“大殷淀”“殷家淀”,即今天的“大王淀”“小王淀”。《新安县志》(今安新县)记载:大殷淀,在县西北五里,即《水经》所谓“大渥淀”也。周回四十里,白沟河溢出,繇容城天沟、芦草湾水汇而为淀。
新安县志(旧志)。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卫东介绍说,大溵古淀,因为地势低洼,常被水淹,到了清朝时期,大溵古淀就改称了大渥淀、大王淀,由于兴修水利,阻断了北来的洪水,大王淀变成了一片开阔肥沃的良田区,“只有在1963年发洪水的时候,大王淀有积水,一直到现在,大王淀一直是良田,是安新县的粮仓。”
李卫东表示,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塑造以大溵古淀为核心的生态苑囿意义重大。“一是能够真正涵养白洋淀湿地和湖泊生态,彻底解决水源、空气、绿化等综合危机,让雄安新区成为世界级生态宜居城市,吸引全球精英人士和高端人才来雄安新区发展;二是能够恢复鱼类、水鸟、水生植物的原始生态环境,让雄安地区形成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格局;三是能够有效承载暴雨季节几个城区地表径流,缓解排水压力。在洪灾发生时与千年林带共同滞洪化洪,疏解上游河流对主城区的冲击力。四是能够缓解雄安西部的地表水下降状况,在干旱期对树木、农田供水保湿,保证空气湿润;最后,还能让白洋淀以及大清河两岸人民记起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