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雄安 >> 走进雄安

精彩纷呈!快来看雄安的多彩民俗

来源: 雄安发布 作者: 2021-02-18 11:05:00

  欢天喜地过大年

  让我们一起走进雄安的多彩民俗

  登云圣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梁神堂登云圣会始于明末,兴于清初,到康乾盛世之时,高跷表演慢慢传向四面八方,成为北方民间一种喜闻乐见的花会形式,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梁神堂的这支高跷队不仅在雄安新区演出,北京地坛庙会、龙潭庙会都曾邀请他们做过表演。

  梨园龙灯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安新赵北口镇西街村的梨园龙灯会,始于乾隆年间,在每年春节和二月二,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会进行表演。龙灯会所用的龙、蛤蜊等,皆为手工扎制,这份老手艺正在努力一代代传承下去。

  双堂盒子

图片
图片

  雄县当地有“放盒子”的传统,早在明代,人们将药线烟火编排好后放入盒子里,搭架悬盒,点燃后盒中药线逐层脱落燃烧,可幻演多层形象,俗称“放盒子”。雄县的烟火品种众多,大型的盒子花、小型的起火等均为普及性品种。

  圈头村音乐会

图片

  圈头音乐会年俗走街“巡香”排练。

图片

  圈头音乐会会场。刘烨 摄

  圈头音乐会始于明末清初延续至今,其乐谱、乐曲属北乐,乐队由笙、管子、笛子、云锣、鼓、镲、铙、钣、铛子等乐器组成,乐曲保留了明清时代甚至更古老的曲目。该音乐会形成以来,一直在圈头村代代相传,现在主要为本村民间祭祀、庙会、丧礼等服务,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6月,圈头音乐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圈头村现在还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采风基地。

  赵北口音乐会

图片
图片

  赵北口村音乐会以笙、小管主奏,另有云锣、笛、鼓、铙、镲、铛子、板(小钹)。乐曲分大曲、小曲及“套钹”(打击乐)三类。目前音乐会能演奏的大曲有《挑袍》《普念咒》《四上牌》等。另有100多首小曲和“套钹”七身(段)。

  雄县古乐

图片

  雄县古乐为典型的北乐派系的民间鼓吹乐,起源于宋元时代,盛行于明清时期。既可坐棚吹奏,亦可在行进中演奏,所演奏曲目均为古曲。文场套曲有《孔子探颜回》、《普坛咒》等;开堂曲有反调《小花园》、《大走马》等;散曲有《挑袍》、《讨军令》、《四季》等。这些曲目文卓典雅、大悲大喜,各具特色。武场从开堂钹始,共七节,至钹头收,高亢激昂,令人耳目一新。

  到解放初期,县境内尚有音乐会20余家。目前仍比较活跃的有亚古城、开口、赵岗、杜庄等几家音乐会。

图片

  亚古城音乐会创办于明朝永乐年间,乐器由小管、云锣、笙、笛、大鼓、镲、 铙、钹、铛子等组成。演奏形式分坐篷、走街两种。演奏时文场在前、武场在后。传统曲目包括《骂玉郎》《孔子探颜回》《回雪》《普云咒》《小花园》《大走马》《三行礼》《翠竹帘》《放驴》等50余首。曲调可正反调结合,或高亢激昂,或文卓典雅,极富特色。打击乐一曲九节,反转轮回,三盘九转,别具一格。至今音乐会仍保存有年代久远的木斗笙四架及部分手抄工尺谱曲本。

图片

  开口村音乐会创办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其前身为该村董氏家族所创办的药王会。开口村音乐会属文武乐兼备的道传北乐。文乐乐器由笙、管、笛、铛子等组成。演奏时文、武场交替,文则如孱孱流水、百鸟争鸣,武则似波涛汹涌、万马奔腾。乐会现存工尺谱曲集一部、会论一部、河西钹谱一部。

图片

  赵岗村音乐会创办于清朝末年,属南乐,已传承七代,现有会员20余人。传承的乐曲据其内涵和谱式可追溯至晚唐、五代、两宋时期,曲目类别有佛教曲、道教曲、民俗曲等,表现形式有唱颂和器乐演奏两种,记谱方式采用工尺谱。

图片

  杜庄村音乐会成立于明代洪武年间,传承曲目相传为当地中岔河大寺僧人所授。当时的会头杜印龙组成了最初只有八、九个人的乐会,利用农闲时间习练,并连续多年前往鄚州庙会参加演出。现有会员30余人,保存古曲60首,另有前三套、后三套、粉蝶子、七节等四部套曲。

  跑驴会

图片
图片

  雄县大庄村的“跑驴会”是一出聋哑喜剧。剧情描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陕北延安边区政府动员广大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边区某村村民喜得贵子,夫妻二人高高兴兴回娘家途中遇一沟壑,毛驴陷入沟中,正在农田耕作的村民们帮忙把驴抬上岸的故事。村民们生动夸张的妆容,惟妙惟肖的表演征服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关键词:民俗,雄安
责任编辑:霍少轩
推荐阅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