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雄安 >> 雄安新闻

河大百年·责任河大丨为千年雄安延续历史文脉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霍少轩 李泽凯 2021-10-13 14:07:37

 

  长城网记者霍少轩 见习记者李泽凯

  “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印记,更是一个地方文明的精髓和灵魂。幸运的是,雄安新区的文化保护,从一开始,就是高起点、高标准。依托地缘优势,河北大学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谈及雄安文脉传承,河北大学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宋少俊很有信心。

  河北大学。资料图

  2017年4月,雄安新区设立后不久,河北大学就成立了雄安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和“国学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优势科研资源,聚焦语言资源保护、地方历史文献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等,弘扬传统文化,延续雄安历史文脉。

  语言资源保护项目研究团队开展雄安方言田野调查资料图。

  抢救方言,留得住乡愁 

  “雄安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首批确定了六大研究项目,傅林团队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位列其中。”宋少俊介绍说,作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河北安新课题组组长,傅林和他的学生团队,每周都会用课余时间赶赴雄安新区,对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调研,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抢救和发掘濒于消失的方言。

  “掌握纯正方言的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他们的语言更有价值。一旦找到符合条件的人选,接下来就要进行录制。”宋少俊说。“可录制场所却成了难题,老人行动不便,当地设施条件确实有限。”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河北安新课题组组长傅林教授(左一)和团队在雄安新区调研。资料图

  2017年暑假期间,傅林团队原计划在安新电视台录制,但效果不理想,当地也没有达标的专业录制地。就在大家垂头丧气的时候,傅林的学生郝丛提出,去她家试一下。

  录音棚尚且噪音超标,家里怎么行呢?带着疑问,傅林团队来到了学生家里,一试噪声,竟然达标。为此,郝丛一家每天总是早早起床吃饭外出,给他们腾地方录音。

  “雄安新区要建设,必然会有人员的流动,时间一长,这三个县的方言就会跟其他地方的语言交融,变得不够纯正,面临消亡的危险。”宋少俊说,“傅林团队就是要在方言消亡前,把语音、词汇、语法记录下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抢救方言就是留住乡愁。” 

  雄安历史文化相关书籍在河北大学发展成果展中展出。见习记者李泽凯 摄

  整理文献,延续文化印记

  在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陈列着一套八种二百余册的《雄安历史文献丛书》,这是河北大学梁松涛团队研究成果的第一期,整套丛书包含十三种、五百余册,全面呈现了雄安地区历史文化、风土民俗、水文地理、物产百工面貌。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梁松涛教授。资料图

  “梁松涛团队不仅有河北大学的师生,还联合了北京燕山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集团等出版单位,以及雄安三县的相关专家。他们发挥各自所长,对文献进行梳理、整理、收集、影印、复原。”宋少俊介绍,“几年来,梁松涛带着学生多次深入安新、雄县、容城等地调研当地文物遗存、碑刻文献、档案资料等。县史馆是他们常去的地方,他们还会根据掌握的线索,追根溯源,寻到村民家里,这也是常事儿。”

  目前该丛书已出版至第三期,累计超过900册,重现了雄安新区丰厚的文化积淀,厘清了雄安文脉,加强了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认识,已成为研究雄安历史文献的基础资源库。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数字化开发,建立雄安历史文献数字图书馆,努力推出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学术份量厚重,能够体现国家水准的精品成果。”宋少俊介绍说。

关键词:河北大学,历史,雄安新区,河大,方言
责任编辑:霍少轩
推荐阅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